茶叶源起于中国,是山茶科下山茶属一种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叶子和芽部。早在5000余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已经将茶叶作为食物和药物进行开发和利用。古人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在民间广泛传播和食用。当时称为“苦菜”。

陶弘景编写 《本草经集注》时,将其列入“上药”之列(意指上品药)。他认为茶可以“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闲话茶叶与养生( 2024-07-19)  第1张

至唐代,饮茶之风兴盛,对茶叶的认识和研究逐渐深入。唐代的国家本草药典——《新修本草》,将其详细记载,同时认为,茶虽然无毒,但是不宜多服久服,应该斟酌其宜。后世的医家们在这些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究,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中医对茶的认识。

“绿茶性寒,红茶性温”?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绿茶性寒,红茶性温。真的是这样的吗?

从现在流传下的许多中医本草书籍文献来看,大多数茶其实都是性寒的。著名的陆羽《茶经》中就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说:“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茶都是寒性的。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就认为:普洱茶、安化茶和武夷茶是温性的。而《本草图经》和《证类本草》都认为四川雅安蒙山的蒙顶茶也是温性的。近代茶学家王泽农则认为,广西的六堡茶性微温。另外,《本草纲目拾遗》还主张,四川泸州出产的泸茶是性热而味辛。

因此,我们认为大多数茶叶都是性寒的,而普洱茶、安化茶、武夷茶、蒙顶茶和六堡茶性温,泸茶性热。

茶叶的不同功效

绿茶

绿茶一般具有醒神解热,消食下气,祛痰疏风的功效。其实所有的其他品种茶叶都是由绿茶发展而来的,所以或多或少都具有绿茶的相同功效。

黑茶

黑茶主要包括有普洱茶和安化茶,二者都以消食见长,普洱尤其善解油腻,消食去滞,泻肠作用较强。而安化茶则相对缓和一些。

青茶

青茶,特别是武夷山所产乌龙茶,香浓味厚,可以除烦去腻,醒神解酒。

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作用比较接近,但消脂醒神作用弱于绿茶,却不似绿茶多饮易造成兴奋不寐及胃肠不适的不良作用。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大多数茶叶均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可以改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紊乱。而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增强免疫、保护肝脏、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栓等作用。另外,红茶、绿茶、普洱茶均有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的作用。

喝茶虽好,可不要贪杯

饮茶不宜过量

中医认为大多数茶叶性寒,因此过量饮茶会伤及脾胃,导致营血耗伤,气血不充。有些人过量饮茶或者睡眠前饮茶,可能造成精神亢奋,不眠不休,从而透支体力和精气神。酒后或者空腹大量饮茶,易引寒入肾经,导致腰膝冷痛,面黄肌瘦。

脾胃虚弱的人不宜饮茶

一般来说,饮茶一次应该用量在3-5克茶叶(内含大约为60-200mg咖啡因),已经可以起到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了,再多就算是过量了。由于过量的咖啡因常常会刺激肠胃,可使部分人群出现泛酸、胃疼、烧心等不良症状。长期如此,可能造成胃炎、胃食管反流病、食道溃疡或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贫血者不宜饮茶

长时间、高浓度的饮茶,有可能引起部分人群铁剂吸收的障碍,加重缺铁性贫血的程度,因此如果有贫血的情况,不宜饮茶。

服药不宜同时饮茶

有研究报道,茶叶中的某些成分可以降低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所以建议若有服药的情况,应该间隔30-60分钟后再饮茶,避免此类问题。

经、孕、产、乳的妇女不宜饮茶

经期、怀孕、产褥期、哺乳期的妇女,因为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为了避免咖啡因等茶叶所含有的物质对妇女及婴儿的影响,不宜饮茶。

茶是健康的饮品,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养生保健的药材。希望大家喝好茶,喝对茶,喝出健康和长寿。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罗家祺

摘自上海中医药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