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今年3月下旬,网络上出现了“福鼎茶青价格暴跌”“白茶要崩盘”等一系列博眼球的自媒体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白茶专题④】白茶到底怎样?这四大产区最有发言权  第1张

4月初,福建省福鼎市委网信办、福鼎市公安局网安部门针对群众反映的两起涉嫌发布不实言论的视频展开调查,并依法传唤两个自媒体账号持有人。4月21日,《福建新闻联播》播出专题报道,再度表达福鼎将依法严厉惩治谣言的态度。

“福鼎白茶风波”发生后,引起《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的关注。应该如何看待这场风波?白茶发展趋势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该如何健康稳健发展?围绕这些热点问题,我们邀请全国白茶主产区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撰写文章、发表观点,并组成本期《白茶特刊》,为您做全方位解读、深度剖析。

本期刊登《白茶特刊》第四篇产区情况。

特刊推出后引发积极反响,政和县白茶产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将该县白茶产业三条主要应对措施提供给我们,本期微信一并发表。

风波过后,各大产区检视反思……

编者按为全面反映白茶产业的发展形势,本刊约请四个白茶产区介绍今春以来的市场情况。从汇总的情况看,各自的产业发展现状都比较好,总体较为稳定。可见今春遇到的问题属于“前进中的插曲”“成长中的烦恼”。

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白茶产业的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产业空间大,调整和发展的弹性足。福建白茶产业领风气之先,即便福鼎白茶遇到市场盘整,但云南白茶产区、福建其他白茶产区产业后劲韧性足,在产业空间上“东方不亮西方亮”,白茶产业整体上具有较强适应行业调整的能力。二是产品有底蕴,从各地的资源禀赋和产品开发看,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特质,为白茶消化市场周期调整的震荡提供了很好的“减震”支撑。三是白茶产业的后发优势还在发挥作用。与普洱热、黑茶热、新式茶饮热相比,白茶算是后起之秀,起点高、产业结构新、市场布局处于上升期,“青春无敌”的青春期还在延续。白茶已经是“一棵大树”,行业和市场对白茶要抱有信心。

福鼎白茶

高端茶减产 四项措施见效

产销情况

在产量方面,2024年福鼎白茶春茶的产量较往年略有下降,主要是高端白茶产量减少。从生产上看,今年福鼎的天气像“过山车”一样,“靠天吃饭”的情况尤为明显,春茶开采时间普遍较晚,产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3月中旬,倒春寒导致茶芽萌发时间延长,茶叶生长缓慢,福鼎各乡镇开采时间普遍较2023年推迟5~10天。但3月下旬,福鼎各乡镇茶区气温又快速上升,茶农虽然加速抢采,但茶芽猛长导致嫩度下降,影响了白毫银针、特级白牡丹等高端茶的生产,产量下降明显;一级白牡丹产量基本持平;二级白牡丹到寿眉等级的茶叶产量不减反增。

2024年3月10日,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系统开通,至4月30日,进入溯源系统扫码交易的茶青共3.52万吨,其中白毫银针3695吨、白牡丹1.8万吨、寿眉1.15万吨、贡眉1793吨、其他茶类223吨。少数乡镇春茶产量高于2023年,如硖门畲族乡茶农茶青交易量为177.8万公斤,同比增长30%。

在品质方面,2024年的福鼎白茶春茶品质有所提高。茶叶的外形匀整、白毫满披、色泽鲜亮、汤色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爽。这主要得益于2023年深秋隆冬的雨雪浸润以及2024年2月22日的那场瑞雪,加上今年开采时气温低、开采时间普遍推迟,茶树长势较好、茶芽较饱满。尽管春茶开采前期的低温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春茶生长速度,但开采期的推迟有助于茶树内含物质的积累,加之生产技术、茶园管理技术的升级,2024年福鼎白茶春茶品质优势明显,福鼎白茶品质仍引领全国白茶品质的发展。

在市场方面,2024年春茶茶青整体平均价格比2023年同期下降10%~15%,茶农收入受白毫银针和特级白牡丹大幅减产影响较大,春茶整体收入下降20%。而销售端,全国茶市销量“微冷”,主要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茶叶市场的疲软,如全球经济放缓、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降级、竞争加剧等,造成很多茶商持观望态度,购茶量减少。今年福鼎白茶春茶交易的大订单量明显下降,但随着今年茶青价格的适当回归,以及高端茶生产量少,在市场上,福鼎白茶的白毫银针和特级白牡丹销售呈现出很好的销售势头,销售价格坚挺,很多茶企生产的高端茶已经脱销。

问题与挑战

一是今年茶青产量增加较多,中小企业库存压力较大,很多茶企收购能力不足;二是茶企生产仓储用地紧缺,需求量大;三是部分茶青交易未通过大数据系统交易,茶青经纪人监管难,盗刷码情况时有发生,缺乏有效执法手段等问题;四是唱衰福鼎白茶的舆情现象时有发生,对福鼎白茶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主要措施

一是统筹谋划护航春茶。2024年以来,福鼎市聚焦茶产业发展新形势,充分做好春茶开采的准备工作,全市上下积极为春茶上市季护航,在春茶生产之前的春节假期和2月3日、3月4日、3月18日等时间,市委市政府和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春茶生产分析部署会,及时听取茶企关于2024年春茶市场存在的问题,大力动员重点龙头企业开足马力促生产,并协调金融部门提供收青的贷款资金支持,争取在茶青产量增多的情况下,茶企能有序收购,应收尽收,确保春茶生产销售工作稳定开展。同时及时张贴并发动各乡镇村宣传《福鼎白茶白毫银针采摘示例》《2024年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管理的公告(第1号)》,做到茶农人人知晓,确保春茶交易期间有序扫码交易。

二是狠抓茶叶质量安全。2024年1月15日至2月6日,福鼎市集中开展茶园管理集中培训,共组织茶园管理集中培训249场次,培训茶农9572人次,进一步提升茶农科学管理茶园意识。3月1日起,福鼎市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集中开展茶青质量安全专项检测行动,及时处置检测中发现问题的茶园,形成狠抓茶叶安全质量的社会共识。各乡镇结合茶山监控、无人机和巡查队巡山、开通举报热线等方式,常态化开展茶园质量安全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置违规行为,有效保障春茶企业茶叶质量安全。

三是加强品牌文化宣传。持续举办活动扩大影响力,包括“龙年‘福鼎’,白茶暖春”新春嘉年华活动、第十三届福鼎白茶开茶节暨2024白茶交易大会、首届中国茶业百强县域篮球公开赛(茶BA)、甲辰年中国白茶始祖·太姥祭典、福鼎白茶品牌建设大会、中国白茶嘉年华、2024福鼎茶旅首发仪式暨“山海仙境·心享福鼎”茶旅活动等。据不完全统计,第十三届福鼎白茶开茶节活动的全网曝光量超2亿次。

四是服务保障市场交易。针对网络上唱衰福鼎白茶的舆情现象,及时成立舆情处置工作专班,及时反馈并处置诋毁福鼎白茶的舆情信息,市公安局网络安全部门针对群众反映的两起涉嫌发布不实言论的线索展开调查,并依法传唤了两个账号持有人。

为确保2024年春茶交易有序进行,福鼎市每天发布茶青交易龙虎榜,进一步提振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的信心和决心。点头镇茶青交易市场作为全市茶青交易的集散地,设立省级龙头企业茶青收购专区,动员本地70余家企业入驻茶青市场,并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增加茶青收购临时摊位,确保春茶期间茶青日采日销。边界乡镇也守好与邻县界、省界关口,抓好外地茶青冒充福鼎白茶流入工作,最大限度维护茶叶销售市场秩序。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柘荣高山白茶

量价减事出有因 三对策应对挑战

产销情况

截至2023年,福建省柘荣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3万亩,总产量7853吨,其中白茶产量5118吨(位居福建省第四),全产业链总产值近30亿元。“柘荣高山白茶”成功跻身“2024年中国茶品牌”50强,品牌价值达3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柘荣县春茶茶青采摘量约为2万吨,干毛茶总产量4750吨。

2024年柘荣县春茶开采时间推迟。三月份,柘荣县天气以阴雨为主,上中旬气温偏低,使得今年茶叶开采时间推迟到3月19日,比2023年春茶开采时间延迟5天。

茶青价格下降。整体上看,柘荣县单芽收购均价在100元~240元/公斤,一芽一叶茶青收购均价在60元~80元/公斤,一芽二三叶茶青收购均价在10元~60元/公斤,与往年同期相比均下降明显。

春茶产量减少,但品质优异。2024年入春后,先遭遇持续低温及降雨天气,而后气温又快速回升,茶芽快速萌发,导致制作白毫银针、特级牡丹等高端茶青原料产量下降。但从另一角度看,2023年以来的气温、降雨、光照等环境因素有利于茶叶的生长,使得2024年茶青质量较往年优异,制作出来的茶叶品质质量上乘。

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春茶茶叶价格整体下降。调查显示,2024年茶青交易市场较为低迷,茶青价格明显下降,特别是高端茶青价格降幅达40%。究其原因,一是产能过剩,茶企订单减少,大部分茶企往年积压的库存过多,导致今年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受市场供求周期性规律影响,茶青价格下降。

二是茶叶销售情况低迷。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受经济下行影响,消费回归理性,导致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下降。二是品牌意识不强。许多茶叶生产商、经销商对品牌建设缺乏重视,缺乏品牌营销策略,导致营销效果不佳。三是营销手段单一。部分茶叶生产商、经销商仅采用传统的销售渠道,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三是茶企抗风险能力弱。企业规模小,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应对风险,无法承担大规模的损失;产业结构单一,有些企业在经营销售上只依赖于一个领域或一个产品,一旦该领域或产品面临风险,企业的产值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竞争能力相对较低,无法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四是采茶工较为短缺,生产成本高。大多数种茶大户和企业反映,熟练采茶工和炒茶工招工难,主要原因是部分熟练采茶工和炒茶工年事已高,已脱离生产一线;本地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加上劳动强度大、收入不具吸引力,年轻一代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采茶工一人一天报酬约200元,较往年相比有所上涨。但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增长空间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企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主要对策

拓展销售方式,疏通营销渠道。茶叶企业要从观念上改变销售思路,要通过活动、广告、评鉴等多种形式推销茶叶,主动积极走出去,到销区市场和消费者体验、互动,要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直播卖茶等手段开拓新渠道。

坚持市场导向,优化茶类结构。针对当前茶叶消费日趋多元化的态势,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力结合市场需求,适当丰富和增加产品品种,合理调整茶类结构,拓展产品的销售空间。同时,适度简化包装,推行茶叶绿色消费模式,既有助于企业节约生产成本,又可帮助其建立环保亲民的良好品牌形象,一举两得,大势所趋。目前,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不降反升,茶叶企业要抓住机遇适时转型,应对市场冲击。建议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档茶叶的比重,加强质量把控,在提升品牌附加值方面下足功夫,倡导茶叶回归自身品饮价值,做百姓消费得起的好茶。

强化自身建设,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一是通过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了解竞争品牌的发展策略,分析市场竞争力的优劣并制定相应策略;二是加强供应链管理,建立良好的供应链网络和备货计划,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应对供应链风险;三是控制价格波动,加强茶叶产品市场调查,了解产品价格和变化趋势,适时调整价格以稳定市场;四是提高信息透明度,公开茶叶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品质、价格、原产地等,加强品牌形象的建设,提高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

(柘荣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供稿)

政和白茶

量增价减 强化政策支撑引领

品牌概况

福建省政和县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福安大白茶7.5万亩、政和大白茶2万亩、政和菜茶0.5万亩、梅占茶0.8万亩,其他品种0.2万亩。主要生产白茶、绿茶、红茶及再加工茉莉花茶,其中白茶产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

政和白茶的传统制作方式采用阴干工艺,经48~72小时室内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浑然天成,形成了政和白茶芽壮、茸厚、叶嫩、香浓、味醇、回甘悠远的品质特征。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显示,政和白茶品牌价值61.18亿元,位居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单中的第58位。

产销情况

2024年春茶期间,政和白茶干毛茶产量6930吨,比去年同期6510吨增加420吨,增幅6.45%;产值11.78亿元,比去年同期14.45亿元减少2.67亿元,减幅18.48%。

春茶开采时间推迟。政和县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致使高山区较之平原区采摘期要晚10~15天,平原区春茶采摘从3月10日开始,4月20日结束;高山区春茶采摘从3月20日开始,5月10日结束。政和茶树品种早、中、晚生种均有分布,能较好地分配采摘时间,保证茶青采摘及时。

茶青价格下跌。2024年茶青均价18元/斤,去年同期为24元/斤,降幅25%。由于春茶开采期间,雨水多、持续时间较长,受天气影响鲜叶质量有所下降,茶叶产量又相对增加,因此茶青价格受到一定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产能过剩,市场疲软。除当地气候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外部市场干扰,一是全国茶叶产能过剩,同类竞品增多,福建白茶市场受到冲击。白茶较之其他茶类,市场体量小,又受存茶增值理念影响,产生大量库存白茶,余茶未销新茶又生,企业资金回笼慢,现有市场不足以消耗这些白茶,新的白茶消费市场尚未形成,造成茶青价格下跌。二是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终端消费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消费者、经销商对中小型茶叶生产企业持观望态度,对于有稳定客源需求的、资金充裕的大中型品牌企业影响较小。

应对措施

一是筑牢基石不放松。茶叶质量安全一直是政和县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点抓的一项工作。今年春茶季,政和县组织各乡镇积极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培训,深入宣传减肥控药绿色管理模式;茶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巡检、抽检工作,切实保障茶叶质量安全。目前,政和县已建设绿色生态茶园面积9.1万亩。

二是积极拓展市场。政和县持续举办茶事活动,扩大广告投放覆盖面,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包括持续举办六届开茶节、四届白茶大会、五届“518藏茶节”、十二届斗茶赛等大型茶事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北京、西安、济南、深圳、宁波、郑州等重点销区茶业博览会,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冠名“政和白茶”动车组列车,在重点城市多次投放大型广告,提升“政和白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三是政策支撑有保障。及时修订《政和县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政和县高质量推进“三茶”统筹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行业信心、市场信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政和县茶业发展中心供稿)

云南白茶

地方标准建立 市场前景广阔

云南白茶概况

近年来,云南白茶在产销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少产茶州县及企业都有白茶生产,白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逐年增长。云南白茶是云南茶类结构的有力补充,对云茶产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作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识到白茶的营养价值,愿意为云南大叶种白茶买单。

针对云南白茶的产销,目前尚无精准的统计数据,综合各方面情况来看,2024年白茶产量应不少于1万吨,云南多数茶叶企业在做普洱茶、绿茶、红茶之余,都会生产数量不等的白茶。“中茶”“下关沱茶”“澜沧古茶”“勐库戎氏”“六大茶山”“龙园号”“八角亭”“七彩云南”“津乔”“德凤”“祖祥”“书剑古茶”等茶叶品牌都有云南白茶产品,还有“大邦白茶”“白玉龙”“白凤凰”等云南本土白茶品牌。云南白茶已呈快速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相信未来云南白茶将会成为中国白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大叶种白茶优势

从茶叶内含物质上来看,云南大叶种白茶像普洱茶一样具有其独特优势。采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的白茶,在外形、香气、汤色、滋味(生津、回甘、喉韵)及耐冲泡性方面比小叶种白茶具有明显先天优势。云南大叶种白茶的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丰富,品饮时表现出的高香、鲜甜、甘爽、润滑、快速生津、持久回甘、喉韵绵长等特点,满足了人们对白茶风味的认同。

从加工工艺上来看,云南大叶种白茶的加工削减了大叶种茶滋味相对苦涩的部分,强化了云南大叶种白茶滋味上的亲和力。鉴于人们对白茶风味与健康价值的认同,云南大叶种白茶市场潜力很大。

多措并举 推进发展

近十年,白茶在国内市场增长迅速,推动了茶叶消费结构的变化。云南白茶(如月光白等)以其创新工艺,经过十数年发展,广获市场消费者认同。但因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及原料、工艺与现行的国家白茶标准并不完全适用,加之传统茶区各自为战、品质参差不齐,成为制约云南传统茶区白茶发展的现实瓶颈。针对此情况,按照区域标准、团体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于2021年发布《云南大叶种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白茶质量保荐追溯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统一了云南白茶的定义、范围、类型、制作工艺、感官审评术语、检测指标等。将一些概念性、描述性的要求进行量化转换,充分突出了云南大叶种白茶的关键特征,有效填补了行业标准空白。

为进一步扩大标准惠及面,云南省茶协从全省白茶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结合技术趋势和实践经验,推动团体标准上升为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与引领产业和企业健康发展再上台阶奠定重要基础。2024年1月,云南省茶协标准化办公室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组织召开了云南省地方标准“云南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范”启动及征求意见会。此次会议不仅开启了云南省大叶种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云南省大叶种白茶加工技术规范空白的填补。

2024年3月,云南省茶协标准化办公室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成立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探寻调研,总结提炼白茶种植、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确保该项云南省地方标准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展望未来,云南白茶市场必将稳定增长,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将持续践行质量战略,带领标准调研组加快地方标准的调研,探索新质生产力路径,以标准领跑茶产业,促进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供稿)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总监制 / 赵光辉 监制 / 陈 浩 制作 / 王 璟

“往期好文”哪一个吸引到你了?点一下试试?

责任编辑: